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背起报馆打游击——山西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

日期:2024-12-13 点击量:

  

背起报馆打游击——山西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

  朱德总司令曾给予高度评价★:“一张《新华日报》顶一颗炮弹★★,而且《新华日报》天天在作战,向敌人发射出千万颗炮弹。”自创刊以来,即使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,《新华日报》华北版们仍不顾自身安危★★★,与敌展开一手握笔一手拿枪的斗争★。1940年,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★,重创了日军★★,打乱了其★★★“扫荡★★★”计划★★★,也为华北战局争取到更有利的发展。为了及时报道胜利消息、揭露日寇推行的★“治安强化运动★”罪行★,何云派出强有力的报道组★,随军采访、及时报道战况★★,并发表了数十篇来自前线的战斗通讯,成为鼓舞人民对日作战的响亮号角。

  经理部总会计黄君珏、15岁刚过的译电员王健和医生韩瑞3位女,躲在悬崖间一石洞中。当敌兵扑向洞口时,黄君珏抗击,敌兵不敢闯入,退到洞顶悬崖边上喊话劝降。她们拒不出洞。黄君珏誓不当俘虏,猛然一跃,纵身跳下百丈深渊;王韩两宁死不屈★★★,葬身火窟。最终,有人正面对敌惨遭杀害、有人被俘拒降慷慨就义★★、有人持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……40余位新闻战士的生命永远停在了1942年5月的反“扫荡”战斗中★★★。

  从1939年元旦创刊到1943年9月29日停刊,《新华日报》华北版历时4年零9个月,共发行846期,先后经历大约9次反★★“扫荡”战斗,8次搬家。而《新华日报》华北版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发刊词:“一是立足华北,坚持敌后抗战,鼓励、推动全国团结抗战与进步★★;二是创建、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★;三是团结华北战士,开展敌后文化运动★,与敌苦斗到底★★★。”

  碑文语言精练、行文质朴★,记述了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,在太行山这方土地上★★,有一支素质优良、不畏艰苦的宣传工作队伍★★,他们来自华北新华日报社等不同的新闻单位,均牺牲在1942年5月的反★★★“扫荡”战斗中。回望这座独属于新闻人的丰碑,从中感悟新闻战士不屈不挠★、浴血奋战的精神力量★,读来备受鼓舞、肃然起敬。

  1942年5月,日军集结重兵★★★,对太行山辽县一带发动了“铁壁合围★”和“篦梳式”的反复“扫荡★★★”★,企图彻底摧毁八路军司令部和《新华日报》华北分社。25日晨,报社全部陷入敌人重围,不得不转移隐蔽于庄子岭一带,分散待命。第二天★★,情势更加危急,报社人员被迫化整为零★,分头突围★。

  《新华日报》华北版在筹备创办之时★★★,便面临设备匮乏的现实考验。当时,只有一架破烂的机器和一副老五号的铅字★,既无铜模★,又无浇字炉,更没有打纸型的设备。再加上残酷的战争形势★★、敌人的严密封锁、闭塞的信息环境★★★、办报经验的不足★★★,困难可想而知。然而,何云带领报社成员自力更生,努力克服人、经费、物资、运输等重重困难,开拓和坚持了敌后新闻阵地。

  抗日战争时期,这批在太行山上打了一场场漂亮的“新闻战”的“新华前辈”,也大都只是二三十岁、怀揣美好憧憬的热血青年,他们是★“以笔为枪”与日寇作战、为胜利呐喊的新闻战士★★★,更是“我以我血荐轩辕”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的光辉典范。太行硝烟远去★★,新闻战士精神永存!

 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太行的报纸和通讯社★,在中国的领导下对于宣传和组织群众,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,建设太行革命根据地★★★,均起了极大的作用。

  一九四二年五月,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(★★★,)华北新华日报社何云等四十多位壮烈牺牲(★★。)各新闻单位在频繁的战斗中,也有十多位英勇牺牲。我们要永远纪念他们,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。

  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西山脚下★★★,矗立着一座标志性建筑——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。1985年,为纪念在1942年5月反★★★“扫荡★”中壮烈牺牲的《新华日报》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云等50余位新闻烈士(其中包括其他新闻单位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),山西省文物局拨款建造此碑。纪念碑坐西朝东,碑座为方形,四面凸阶,雕栏环绕★;有184级台阶★,占地面积96★.4平方米,底座面积25平方米,碑高7★★★.5米。碑体为正四方柱形,正面镌刻着于1985年3月为烈士亲笔题词“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”★,背面镌刻着何云、李竹如等57位太行新闻烈士英名录★,左侧面镌刻着陆定一题词:★“一九四二年五月★★,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四十余位壮烈牺牲。烈士们永垂不朽。★★”右侧面镌刻着《何云简历》★★★。碑座为方形须弥座,镌刻着几行楷书:

  全面抗战爆发后★★,山西成为全国瞩目的战争舞台★★★。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,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,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。八路军总部★★★、中央北方局都在山西。1938年,中央了解到因当局的阻挠,《新华日报》西北版未能出版的情况,决定到华北创建《新华日报》。12月,何云率领原晋冀豫党委所办的《中国人报》部分人员,以及刚从西安带来的几位新闻工作者和印刷工人、一台旧铅印机,到了山西沁县南部的后沟村★★★,又补充了从延安抗大、陕北公学★、鲁艺等院校来到抗日前线的一批文学和美术工作者★,构成了创办华北版《新华日报》的基本队伍★。《新华日报》华北版于1939年元旦在山西沁县创办。

  在敌人不断缩小的“扫荡”包围圈中,报社人员三五人组成了众多不固定的小战斗集体★,不得不辗转于以庄子岭为中心的崇山峻岭之中★★。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★★,何云带领一支精干的办报小分队,一面和敌人周旋★★★,一面坚持出报,开创了“背起报馆打游击”的办报模式。但何云率领的小分队未能追及大队★★★,命悬一线之时叮嘱有枪的绝不当俘虏,要留最后一粒子弹给自己,后不幸被敌发现,中弹牺牲★。